8月4日合法配资平台官网,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生工食品学院某博士(后)青年教师跳楼身亡。
据多位现场目击者反映,事件发生在当日中午,因正值白天,部分在校学生目睹了事发过程。
知情者透露,这位老师是博士后才35岁,非常年轻,从浙工大本科到浙大博士,再到浙大教职,一路走来非常不易。
跳楼的具体原因暂时不明朗。
网传跳楼原因是非升即走未通过考核,也有网友称考核期未到、不是考核原因,而可能是感情因素。
有人又推测这位老师可能是压力太大导致想不开,有猜测这位老师是不是有情绪方面的问题。
这位老师2020年开始特聘副研究员,还没到6年的考核年限。
该老师是特聘副研究员,还没进入非升即走的体系,特聘的考核结果才决定能否进入“百人”序列。
8月5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核实这一消息。该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无法告知相关情况。浙江大学工会工作人员表示,正值暑期,不方便回答。这名教师所在的系主任对记者表示,暂不对外(透露)。
杭州当地一家医院急诊工作人员回应称,4日,浙江大学这名教师确实被送到该医院进行抢救,校方及其家属已知晓此事。
5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以学生身份联系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询问当事教师的后事哪天举办,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还没确定,会发布通知。”
五年前刚入职浙江大学的时候,他还站在台上,笑着欢迎全国农业工程夏令营的学生,作为营长,像一个刚拿到入场券的青年斗士,准备在科研世界里大干一场。
但五年后,他从浙大的高楼一跃而下。
8月4日中午,阳光明晃晃地照在紫金港校区的混凝土上,也照在学生惊恐的眼睛里。
这不是一次意外。这是一种制度化的死亡。
他不是第一个。
也是浙大五年内第三位非正常死亡的青年教师。他不是孤例,而是样本。
杜某某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今年4月,在一个农机论坛上做报告。
台下掌声雷动,没人知道那是他的告别演讲。
这不是一场个人悲剧,这是一个群体在崩溃。
过去五年,猝死、自焚、坠楼,一个个“青椒”倒下。
985、211、理工科,标签贴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他们被耗干了。
他们的死,却从来没有换来制度的反思,只有一轮又一轮的“沉痛哀悼”和“内部通报”。
杜老师死了。
他没能等来自己的科研成果,也没能等到一个解释。
科研再重要,也重要不过一个活着的人。
盛鹏智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