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个特殊的农历年短线股票配资,有两个六月。
在民间,这样的年份月份被看得很重,有各种的讲究。
比如老人们常说:“前六月莫远行,后六月要披红”。什么意思呢?具体是什么讲究?关于闰六月,还有哪些说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闰六月从何而来?今年有两个六月,第一个农历六月,从6月25日开始,而第二个六月(即闰六月),则从7月23日延续到8月22日。
为何会多出一个月?
这主要源于我国的阴阳合历。大家都知道,农历一个月大约29.5天,一年354天左右,而阳历一年约365天,两者相差约11天。三年累积下来大概相差一个多月。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季节与月份对应不上。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古人发明了“置闰”方法,在适当年份增加一个月(每两到三年增加一个月),即农历年中有13个月。其中,重复的这个月,便是闰月。
展开剩余81%这里说一下,什么是中气呢?
中气指的是逢偶序数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体系中,中气是12个关键节气,与另外12个“节气”(又称“节令”)交替出现,具体如下:
正常月份中,包含一个中气(如正月有雨水),而当某个月份从朔到朔的周期内,未包含任何中气(比如2025年闰六月),则按照“无中气置闰”的办法,被定为闰月。
有些朋友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我们展开分析一下:
翻看日历,你会发现,2025年的正常六月,包含了中气大暑,时间落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八,公历时间是7月22日。
但在接下来重复的这个农历六月,只对应“立秋”一个节令(节气),处暑中气跑到了下一个月去,落在了8月23日,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一。都说“无中气则闰”,所以2026年是闰六月就不难理解了。
二、民俗里的闰月及禁忌讲究在传统文化中,闰月被视为“虚月”。从字面上很好理解,虚即表示“虚拟”、“虚无”等,与实实在在的“实”显然存在区别。
闰月本身就是人为设置的,所以古人认为闰月是“虚拟”月份,与常规月份相比,更具有“虚”或“空”的属性。这种认知,逐渐演变为民间禁忌的来源,如避免在闰月办重要事项,以防“违背天意”。
老话说“前六月不远行,后六月宜穿红”,这样的说法,基本上由此衍生而来。
前六月为何不远行呢?
这主要是因为,盛夏时节本就高温多雨,天气不稳定。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泥泞的道路、突发的暴雨、肆虐的蚊虫等,以及酷热的天气,都会让远行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风险。
如今虽有了高铁、飞机等便利的交通设施,但盛夏出行的健康隐患依然存在,比如中暑、水土不服、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依旧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所以,“前六月不远行”这句话放在今天,仍对我们有警示作用,提醒我们:炎炎夏天,出门在外,平安第一。六月若需远行,需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各种风险和问题。
后六月为何要披红?
这大概与民间穿红避邪的习俗有关。在中华文化中,红色是太阳的颜色,象征着生命与活力,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有平衡阴阳、驱邪避灾的寓意。
2025年恰逢乙巳蛇年,天干“乙”属木,木色青,因此被称为“青蛇年”。
在传统习俗中,属蛇等生肖的人被认为需特别注意,尤其是闰月被视为“虚月”,属蛇、猪、虎、猴等生肖的人,宜穿红衣纳吉,驱邪避害。
除了“不远行”和“要披红”,闰六月还有不少习俗讲究:
送闰月鞋:在一些地区,子女会在闰月为父母买鞋。老话说“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千年”,一双手工千层底棉鞋,绣着“寿”字或如意纹样,承载着子女对长辈健康长寿的期盼。
闰月饭:在我国福建闽北等地区,有出嫁女儿回娘家吃“闰月饭”的习俗,也叫"吃后头饭"或"吃六亲饭"。这一习俗背后的寓意是出嫁女有娘家人,有父兄等“靠山”庇护,夫家人不可轻视和欺负女子。
又比如,民间还有“闰月不动土”、闰月忌迁坟,闰月忌上坟等说法。
三、读书君说总的来说,以上很多习俗,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在理解其背后的美好期许之后,或许便能更好理解和看待民间的各种习俗文化,以及禁忌讲究。
关于闰六月,你的家乡,又有哪些习俗说法和禁忌讲究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图片来自网络及AI绘制短线股票配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盛鹏智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